跳到主要內容

2017共融與釋放神操課程「我的心靈因祢-活著的耶穌而歡欣踴躍」

2017共融與釋放神操課程「我的心靈因祢-活著的耶穌而歡欣踴躍」

去年是慈悲禧年,我們團體在世界各地朝聖時有為教宗募款,教宗把我們所募得的錢都轉贈給窮人,讓這些奉獻能夠幫助窮人,同時也寫信給感謝我們團體,教宗說:「窮人提醒我們,基督徒的中心就是神貧,『神貧』這個詞描述了我們心裡的極度渴望,就是我們需要天主,就像一個窮人在等待幫助一樣」。朱撒尼神父說過:「你們想像一個真的ㄧ無所有的窮人,他一直在等待一個人能夠給他一點點的奉獻或食物,他的生活就是不斷的期待,如同ㄧ個真正神貧的人,他真的什麼都沒有,他只有無限的渴望,這是人類的特色,只有我們人類有這種渴望。」

如何成為一個神貧的人?首先要認識自己的心,在「人的宗教性」這本書中提到我們可以從自己的經驗中認識自己的心。當我們做完一件事情,我們的感受如何?為什麼做完了還是會難過?可能是心中所可渴望的東西並不是這個做完的事,而是更有深度、更難的東西,所以我們要小心,人們通常不是從經驗開始認識自己,我們只靠某些部分來認識自己,通常是感受,但是感受只是部分的經驗而非完整的經驗,如果我們只憑感覺來判斷事情,就無法經過全面思考而做出正確判斷,為了認識我們真正的需求,內心深處的根本需求,我們必須努力的累積經驗,再透過經驗來認識自己的心。發生在生活中的人事物,各種挑戰,不是要讓我們的生活更複雜,是為了讓我們認識內心需求而發生,是認識自己的機會而非干擾。所以朱撒尼神父說所有的情況都是有用的,甚至連失望的經驗都是很有意義的,因為失望會讓我們知道,沒有一個人、一個東西能夠完全滿足我們內心的渴望。
一個神貧的人,正是因為他什麼都沒有,只有渴望,所以他沒什麼要守護的,只期待認識能滿足他所渴望的那位,因為這個緣故,耶穌才會說「神貧的人是有福的」,一旦與耶穌相遇,我們就會立即認出祂,知道祂就是我們期待許久的ㄧ個聲音、一個眼光、ㄧ個擁抱。朱撒尼神父還說每個人都必需是神貧的人,不認識耶穌的人需要有神貧態度而認識祂,已經認識耶穌的人更要在每天與耶穌相遇中持續認清自己的渴望,藉以強化自己的宗教性不致隨時間流逝。

其次,在我們內心諸多渴望中,有一個非常大的,每個人都需要的,就是被寬恕的渴望。相信大家都有一種經驗,我們常和我們所愛的人生氣、吵架,不但傷害別人也傷了自己,這些錯誤和軟弱會我們壓垮,卻又對這種狀況無能為力,因為我們的心是最嚴厲的法官,嚴苛的審判自己,無法寬恕自己這樣的行為,卡隆神父說這是神貧讓我們最不舒服的部分,但仍是好的,因為這樣的我們在面對自己的罪過、軟弱、缺點,除了守護被寬恕的強烈渴望,沒有其他的東西需要守護,如此便成為真正神貧的人,所以這些因罪過、軟弱、缺點所導致的失敗、不安、憤怒都不算什麼,因為在這些不好的感受中,深藏著被寬恕的強烈需求,期待那雙能夠釋放我們罪惡的手。
承認錯誤、接受寬恕,都是需要勇氣的,有時人們為了驕傲而拒絕承認自己內心有被寬恕的需求,進而錯失這個需求被滿足的機會,所以我們的自由是很重要的,如果人們的自由決定自己沒有被寬恕的需求,天主會尊重我們的自由,如此就無法被拯救。
教宗也說:「如果你的良心告訴你,你沒有做好事,不要害怕,因為已經有人等著要寬恕你,只要本著神貧的態度去依靠那一位的慈悲就可獲得寬恕。人是無法靠自己得到真正的寬恕,而有人願意寬恕我們的前提,就是我們自己要承認自己需要這個寬恕的擁抱。」

最後是改變,第一個改變就是要接受天主的擁抱。我們教會的道德不是要大家去挑戰做一個高品德的人,不再犯罪,多做好事,這些當然是好的,但不完整,教宗甚至說這是錯誤的,因為我們教會的道德是一個回應,而非單一的動作、行為,我們要的是一個在這位仁慈天主面前的ㄧ個回應,所以天主教徒的道德不是不准跌倒,也不是跌倒後要站起來,而是跌倒之後,接受那雙扶我們再站起來的暖手,那個擁抱,這樣才是符合人性的,是我們所需要的關係,我們的幸福就是活在這種關係裡,而不活在單獨、自我的驕傲中。
回到「我的心靈因祢-活著的耶穌而歡欣踴躍」的主題上,不是因為我很厲害而歡欣踴躍,而是現在活著的、在我身旁的耶穌基督而歡欣踴躍,如此我們才會喜樂。因為神貧的態度讓我們認識自己的不完美,是罪人,但是認識自己的不完美不是我們的終點,而是「中」點,我們的終點是承認自己的不完美已經被擁抱,每個人要認識自己的身分不只是罪人,而是一個被擁抱的罪人、被愛的罪人,我們要這樣完整的定義自己,這也是我們的真理,如此被寬恕、被擁抱的經驗讓我們感受到天主的慈悲,感受活著的耶穌對我們的愛。

大家都知道門徒們在耶穌逝世後都很難過,有強烈的孤獨感,覺得被遺棄,然後是什麼讓他們轉為喜樂的呢?不是一個想法、一個道理、一本書,而是他們看見復活的耶穌。我們也是一樣,活著的耶穌就是一個臨在,真正與我們同在的耶穌,重要的是「現在」、「當下」,在這個「耶穌活著的當下」之外沒有別的人事物可以改變我們的經驗,只有這個正在發生的事才能感動我、改變我,所以我們可以說我們的教會、共融與釋放團體就是耶穌的臨在,耶穌在我們每個人內,我們看見彼此,也就是看見耶穌,所以我們要強調這份臨在的重要性,只有這份臨在能改變你我,我們教會的道德就是承認這份臨在,如同神父在彌撒的時候會說「你們要這樣紀念我」這句話,這個紀念不是要記住一個歷史事件,而是耶穌這個時刻就在祭台上,這個「紀念」對我們而言就如同「當下」。
我們從福音中看出,好像對門徒們來說,他們只需要和耶穌在一起就好了,就會平安喜樂,那麼我們怎麼知道我們真的和耶穌在一起呢?從我們的改變就可以知道,因為我們的渴望會改變,我們的祈禱也會改變,祈導不只是個虔誠的儀式,渴望與祈禱是一體的,因為祈導是表達我們所渴望的最好方式,聖奧斯定說:「你的渴望就是你的祈禱,如果你不斷的渴望,你就會不斷的祈禱」,所以我們需要耶穌,只有耶穌能夠喚醒我們心中最深層的渴望。聖伯爾納德說:「我們怎麼去尋找天主?不是用腳,而是用我們的渴望尋找祂」,我們找到祂的喜樂不但不會消滅我們的渴望,反而會點燃我們更多的渴望,那是因為我們的渴望是火,耶穌就是讓火燒得更強烈的油,所以我們越加這個油,我們的渴望就越大,所以我們越是渴望天主,越是知道我們正在正確的道路往前行走,跟著耶穌一起走,持續發展我們的宗教性,就讓耶穌燃燒我們的心與渴望,也不要害怕面對有時候伴隨渴望而來的不安與失望,因為活著的耶穌一直與我們同在,讓我們繼續渴望祂。